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流行病學] 放眼世界:放射腫瘤在日本



台灣的醫療可以說直接師承日本系統,尤其在外科方面。比起歐美,台灣的種族及文化特性跟日本的要接近許多。因此,日本的許多經驗經常是台灣的重要借鏡。


本篇 Red Journal 的文章邀請了名古屋的學者,對於日本的放射腫瘤現況做個介紹。

不同於歐美國家,放射治療在日本的角色並不那麼顯著。作者歸納原因為:外科獨大的文化盛行;放射腫瘤醫師不足;因為原子彈而對輻射有排斥感;盛行率最高的胃癌,放射治療相對角色較小。

日本在 2013 年時,全國約有一千位放射腫瘤科醫師,服務一億兩千七百萬個國民。842 間醫院共有 1113 台治療機器,而絕大部分 (75.9%) 的醫院都只有一台。
粒子治療也是日本的一個強項,截至 2014 年已有 13 個粒子治療中心。

在制度方面,全民健保不論傳統治療、IMRT、SBRT 皆有給付。SBRT 約給付美金 $5500 (台幣 17 萬);攝護腺癌的 IMRT 約給付美金 $9600 (台幣 30 萬),並有 10-30% 的部分負擔。粒子治療並沒有健保給付。

不論在病人組成、健保制度,甚至醫院文化方面,日本都有許多值得台灣參考的地方;現在的日本,很有可能與數十年後的台灣相去無幾。

參考資料:

Yuta Shibamoto. The Expanding Role of Radiation Oncology in Japan.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5 Jun 1;92(2):2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