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揭開神祕面紗:《林北放腫科》團隊成員介紹 (一)

團隊成員介紹 (一):蔡牧宏醫師

  



學經歷: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腫瘤部住院醫師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
(註:2017 年 10 月更新)

最初創立「林北放腫科」的想法是什麼?


科內每個禮拜都會有文獻研讀 (Journal Reading),主治醫師、住院醫師都會輪流報告。輪到自己負責報告時,除了報告文獻結果,當然也會稍微跟大家 review 一下過去的文獻或現行治療指引 (guideline)。偶而會發現有潛力改變治療指引的重要研究,對住院醫師來講,這是很興奮的事情,因為這代表你跟上了目前醫學研究的前緣!

創立網站的機緣,是我在 2015 年讀到 AMAROS 的研究、以及 Extensive stage SCLC 加上胸腔放射治療這兩篇文章,都是很有機會改變治療指引的結果。Lancet 系列的文章,在台灣比較少人持續關注,但常藏有很多寶藏。

這兩個研究對放射腫瘤醫師來講都很重要,但最大的問題是分別需要外科、血液腫瘤科的同事也同意我們的看法,治療才有辦法改變。在溝通的過程中,總不能印 paper 叫人家自己看吧!因此就想到創立一個分享的地方,可以很簡單的總結研究結果,代表放射腫瘤的立場。

當然,放射腫瘤的專家們也會在此互相討論。我很感謝讀者們願意發表意見,互相激盪。這相當難能可貴,在網路上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其實比大家想像的困難。


你怎麼挑選文章的主題?


如上所述,大部分的靈感來自於最近出版的期刊文獻。我會挑選對放射腫瘤領域來說不可不知的結果,通常是大型的第三期臨床試驗 (Phase III Trials);再來就是各學會發表的治療指引,近年來的指引大都落實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精神,因此等於有人幫你 review 完所有文獻的結果。簡單來講,就是專科醫師考試會考的東西!

另外一種,則是與放射腫瘤有關,比較新奇或有趣的主題。這部分當然就看心情啦,不過我們的讀者非常可愛,一些奇怪的文章例如放射腫瘤在俄羅斯,大家都還滿捧場的。


對有興趣走放射腫瘤的學弟妹,你有什麼建議?


在醫學院念書的時期,一般大家對放射腫瘤比較陌生。成大的課程中,至少每個 clerk 都還有來過兩三天;我在台大念書的期間,其實完全沒有去過腫瘤醫學部。我提出兩項個人的看法,給大家參考:

首先,放射腫瘤醫師 (Radiation oncologist),其根本的角色是腫瘤科醫師 (Oncologist)。在腫瘤科醫師的基礎之上,再發展為外科治療、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的專家。因此必須要對於癌症的治療有興趣,走這個科才有意思。

其次,就我個人的看法,放射腫瘤並不算是二線科。我採取的定義是:服務對象(顧客)是病人的,為一線科;服務對象是醫師的,為二線科。因此我會將影像科、核醫科、病理科歸類於二線科,而放射腫瘤醫師需開設門診、會面對病人,算是一線科。雖然我們必須接受其他科別的轉介,但轉介本身不是二線的理由,好比我們也不會把三級轉診醫院 (Tertiary referral hospital,=醫學中心) 專做心臟電氣燒灼的心臟科叫作三線科。

當然,我承認放射腫瘤比起有病房的一線科輕鬆許多。若是以這個標準,或許算一點五線吧。


如果有機會跟「拎杯骨科」對話,你想跟他說什麼?


當然是甚麼時候要自含____?

要感謝他帶起這個風氣,讓大家習慣穿著白袍的人也是會上 PTT 的。不過大家似乎普遍都覺得走放射腫瘤的本來就愛打電腦,宅也不奇怪。不過我要澄清,這是刻板印象,其實我們科很陽光的,半程馬拉松、泳渡日月潭、划龍舟樣樣都來。我被主任念最多的是住院醫師期間沒有比過鐵人三項,丟他的臉。

跟隨拎杯骨科的腳步成立的,至少還有林北+1科林北精神科,改天可以來個大串聯。不過各人有各人的風格,我們相較之下嚴肅了點。


還有什麼話想跟大家說?


拜託老師前輩們高抬貴手,專科考試讓我過吧!



(後記:原文完成於 2017 年 5 月 5 日,蔡牧宏醫師已於 2017 年 10 月 22 日通過專科醫師考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