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頭頸腫瘤] 頭頸部癌症,誘導化療 (Induction chemotherapy) 是否有證據支持?(PARADIGM Trial)

誘導化療 (Induction chemotherapy)


針對中晚期的頭頸部癌症,同步化學併放射治療 (CCRT) 是目前的共識 (除了口腔癌之外)。然而,由於腫瘤或是頸部淋巴結體積較大,導致放射治療的副作用也大,若能以誘導化療初步降低腫瘤體積,可望降低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由於 CCRT 對於全身性的疾病沒有太大效果,因此專家們也希望能夠透過誘導化療來降低遠端轉移的機率。有鑑於此,美國的幾個醫學中心合作設計了一個臨床試驗,希望能夠證實誘導化療的效果。

試驗設計


研究收錄的族群為中晚期、遠端轉移風險較高的頭頸癌病人,分期為 T3-T4 或 N2-N3 (T1N2 不收),或是希望保留器官 (organ preservation) 而不適合做根治性手術。

病人隨機分配至誘導化療 + CCRT (實驗組) 或 CCRT (控制組)。控制組使用的化療處方是每三個禮拜接受 cisplatin 100 mg/m2

實驗組的處方,誘導化療部分為三個療程的 TPF,後接續 CCRT (同 TAX 324)。依據腫瘤對誘導化療的反應,反應不佳者接受每周的 docetaxel;反應良好者,則是接受每周的 carboplatin。

試驗終點是整體存活,預計收錄 330 位病人。

提早結束的試驗


從 2004-2008 年,共收錄了 145 位病人,最後因收案緩慢而提早結束。其中約有一半為口咽癌病人,但在當時並未要求 HPV 檢驗。

在主要的試驗終點,三年的整體存活 (OS) 以及 PFS 上,兩組之間都沒有統計顯著的差異。誘導化療與 CCRT 的整體存活分別為 73% vs. 78% (p=0.77);PFS 分別為 67% vs. 69% (p=0.82)。也就是說,這兩組的治療效果,似乎沒有太大的分別。

口咽癌 vs. 其餘頭頸癌


有意思的是,口咽癌病人的表現與其餘頭頸癌的表現相當不同。雖然未達統計顯著性,但口咽癌的病人以誘導化療的策略,不論 OS (73% vs. 83%) 或 PFS (67% vs. 83%) 似乎都比不上 CCRT 的治療。推測這點可能是由於 HPV+ 口咽癌對 CCRT 有非常良好的反應所導致。

而非口咽癌的病人,則在誘導化療組有較佳的 PFS (66% vs. 55%),但相似的 OS。對於 HPV- 的頭頸癌佔大多數的台灣而言,這個 subgroup 的病人可能較有參考價值。

誘導化療是否有證據支持?


總結而言,PARADIGM Trial 是一個提早結束的試驗,其統計結果無法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從 subgroup 分析來看,傾向不建議口咽癌病人做誘導化療,而應直接進行 CCRT。對於其餘的頭頸癌病人而言,誘導化療雖然沒有辦法增加整體存活,但似乎有增加 PFS 的趨勢。

另一個探討此議題的研究則是 DeCIDE Trial,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簡略而言,此研究收錄 N2-N3 之頭頸癌病人,同樣比較誘導化療 + CCRT vs. CCRT。不幸的是,也是提早結束收案,並且沒有整體存活的差異。

基於這兩個臨床試驗的結果,無法支持誘導化療成為標準做法;然而,也未將誘導化療排除在選項之外。隨著更多的藥物發展,誘導化療仍然是一個有潛力的治療策略。

參考資料


Haddad et al. Induction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 versus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lone in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PARADIGM): a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3 Mar;14(3):257-64.

Posner et al. Cisplatin and fluorouracil alone or with docetaxel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N Engl J Med. 2007 Oct 25;357(17):1705-15.

Cohen et al.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 of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2 or N3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J Clin Oncol. 2014 Sep 1;32(25):2735-43.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泌尿腫瘤] 攝護腺癌使用 Hypofractionation 拉高 BED,是否可行? (HYPRO Trial)

攝護腺癌的 α/β 值


組織對於分次治療的反應,在 Linear-Quadratic 模型 (LQ model) 下與組織的 α/β 值有關。過去的研究認為乳癌與攝護腺癌這兩種癌症細胞,α/β 值是較低的,因此有機會用高單次劑量、低次數、低總劑量的 Hypofractionation 方法治療。

這麼做的好處,主要是生物等效劑量 (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 BED) 有機會可以拉得更高,疾病的控制情況可望更好。再來,整體治療的時間 (Overall treatment time) 可以縮短,亦有助疾病控制。最後附帶的好處,則是病人治療的次數減少,可以減輕交通來往不便。

藉 Hypofractionation 提高劑量


荷蘭的研究者,希望藉由 Hypofractionation 的方式拉高 BED,進而增加疾病控制率,並設計了一個隨機臨床試驗來證實這個假設。此試驗收錄 cT1b-4N0M0 之病人,依 NCCN 為 intermediate-risk 或 high-risk。這些病人被隨機分配至 Hypofractionation 實驗組或 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 控制組。實驗組為 3.4 Gy x 19 次,每星期治療三次,共 64.6 Gy;控制組則是 2.0 Gy x 39 次,每星期治療五天,共 78 Gy。

以 α/β = 1.5 Gy 的假設算起來,實驗組的 EQD2 為 90.4 Gy,較控制組的 78 Gy 高上許多。

在試驗規定中,並沒有規範 ADT 的使用方式,由各中心自行決定 ADT 的使用,但兩組的病人必須接受相同的治療。

治療結束之後,每三個月追蹤 PSA,兩年後間隔增加為六個月,五年後改為每年追蹤。試驗終點為 5-year relapse-free survival,包含 PSA 復發、臨床復發、遠端轉移、或開始 ADT 治療。

試驗結果


此試驗從 2007-2010 年收錄約 800 位病人,並平均分配至兩組。High-risk group 之病人占四分之三,其餘為 intermediate-risk group 病人。兩組病人在基礎臨床特徵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在治療方面,兩組分別有 66% 與 67% 接受 ADT。使用 ADT 的時間,中位數分別為 32.2 與 32.6 個月。

經過五年的 Median follow-up,實驗組的 5-yr relapse-free survival 為 80.5%;控制組則是 77.1% (HR=0.86, p=0.36,未達統計顯著)。

整體存活方面,兩組也是相仿 (86.2% vs. 85.9%),並無統計顯著的差異。

未達統計顯著性!怎麼解讀?


研究者原先希望藉由拉高 BED 的方式,能夠增加疾病控制率。從過去資料,原本預期控制組的疾病控制率為 70%,但在本試驗中卻有 77%,可能與 ADT 的使用有關。或許肇因於此,無法彰顯出實驗組更好的控制成果。

未達統計顯著性的臨床試驗,應該怎麼解讀?意思是兩組治療的療效應該是一樣,一組不比另外一組差嗎?
(答案:絕對不是!請不要犯這個錯誤。)

副作用如何?


另外一個值得考慮的重點,則是治療相關的副作用。針對攝護腺的放射治療,會傷及骨盆腔內的組織,其中以小腸、直腸、及泌尿道的毒性最值得留意。

採用單次大劑量的放射治療,其治療中的急性副作用比傳統劑量 (2 Gy) 來得嚴重。然而,兩組之間的差別在三個月之後便逐漸消失;治療結束後三年,雖然實驗組 Grade 3 GU 副作用 (主要為夜尿) 還是較高,但 Grade 2 以上 GI/GU 副作用兩組的比例是類似的

傳統劑量仍為標準治療


從這個臨床試驗中,並無法證實 Hypofractionation 的方式比傳統的分次方式有更好的疾病控制。

雖然如此,兩組的 5-year relapse-free survival 相當類似,或許暗示我們這的確是可行的一條路。當然,副作用的差別也應列入考慮之中。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Incrocci et al. Hypofractionated versus conventionally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ocalised prostate cancer (HYPRO): final efficacy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6 Jun 20.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泌尿腫瘤] 攝護腺切除術後 PSA 復發?救援放射治療合併抗賀爾蒙治療,提高 PSA 控制率!(GETUG-AFU 16 Trial)


攝護腺切除後的治療


對於非轉移性的攝護腺癌,基本上有兩種根治性的處理方式:一種是大家熟悉的放射治療,另一種則是根治性攝護腺切除術。這兩種方式之副作用各有不同,但在癌症控制上孰優孰劣,目前並無定論。手術切除對於大部份病人(或許也有大部份的醫師)而言,在心理上較有完整除掉病灶的效果。

在攝護腺切除術後,目前並沒有證據支持輔助性抗賀爾蒙療法 (Adjuvant ADT) 對於病人有所助益。在輔助性的放射治療方面,已經有多個臨床試驗證明 pT3+ 或 margin+ 的病人,應接受放射治療。


攝護腺切除後,PSA 復發


無可避免地,仍有一部分病人在攝護腺切除後,有 PSA 復發的跡象,這些病人常用放射治療做為救援療法 (Salvage)。雖然並沒有臨床試驗證實,但大規模的回溯性證據顯示放射治療可以增加整體存活。

即便如此,但仍有約 50% 的病人接受救援性放射治療後,在 5-year 時仍然有 PSA 復發的現象。如何提升這群病人的治癒率,便是大家有興趣的課題。

救援性放射治療,該不該合併抗賀爾蒙治療?


GETUG-AFU 16 此一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由法國的研究組織設計,嘗試回答這一個問題。他們挑選的是接受攝護腺切除術,但未曾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PSA 在手術之後,至少有六個月降至 < 0.1 μg/L;而後發生 PSA 復發,連續有兩次 > 0.2 μg/L,但不得大於 2 μg/L,並且沒有已知的淋巴或遠端轉移。這樣設計的原因,希望選出復發病人中較為早期者。

所有病人隨機分配至放射治療 (RT) 或放射治療合併抗賀爾蒙治療 (RT+ADT) 兩組。放射治療的劑量皆為 66 Gy / 33 fractions;ADT 採用每三個月注射一次的 Goserelin,在放射治療的第一天與三個月後施打,共兩劑 (六個月) 的藥效。

試驗終點為 PFS,PSA 復發採用的定義為連續兩次的 PSA 升高,且至少比最低點 (nadir) 高 0.5 μg/L。

放射治療合併抗賀爾蒙治療,顯著改善 PSA 復發


此試驗最中收錄 743 位病人,並平均分配至兩組,大部分的病人都接受了隨機分派的治療。Median follow-up 為 63 個月,5-year 的 PFS 為 62% vs. 80% (HR = 0.50, P<0.0001)。在各個 subgroup 中,合併抗賀爾蒙治療的 PFS 都比單獨放射治療組來得理想。

整體存活方面,5-year 之整體存活為 95% vs. 96% (HR = 0.66),並無統計顯著之差距;此一結果預計需要更長的追蹤,才能觀察到兩組之間的差距。

這個結果適用哪些病人?


由此試驗可知,接受攝護腺切除而術後 PSA 復發的病人,我們給予救援放射治療時,應合併抗賀爾蒙治療,可提高 PSA 控制率。對整體存活的提升,雖目前沒有證據,但可望在追蹤夠久之後得到驗證。

比較有趣的是,這個結果可以適用在哪些病人身上?除了已 PSA 復發的救援性放射治療之外,是不是也可以延伸至接受輔助性放射治療的族群呢?本試驗的病人中,有超過一半是 pT3 以上,也有超過一半是 margin+,這些理當應接受輔助放射治療的病人,延遲至 PSA 復發後接受放射治療合併抗賀爾蒙治療效果優於單獨放射治療。由此推論,若這些病人接受輔助治療的當下併用抗賀爾蒙治療,是否也是有所助益呢?

此外,輔助性放射治療或救援性放射治療的界限,其實相當模糊。在 EORTC 22911 與 SWOG 8794 當中,以現今之標準來看,其實有相當一部份的病人已經是 PSA 復發狀態 (PSA > 0.2 ng/mL),在兩個試驗中分別有 11% 與 34%。對這兩個試驗來說,放射治療已非純輔助性,而是混著部分救援性意圖的。

救援放射治療,應合併抗賀爾蒙治療,是無庸置疑的。至於這個結果能否延伸至輔助性放射治療,是未來值得探討的問題。

延伸閱讀


[泌尿腫瘤] 開完攝護腺的放射治療:馬上給還是等 PSA 復發再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