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頭頸腫瘤] 針對 HPV+ 口咽癌降低治療強度,可行嗎?



近年來,歐美國家發現 HPV+ 之口咽癌有上升之趨勢。此類癌症與一般的口咽癌發展迥異,大多在不抽菸不喝酒之女性,且對於放射併化學治療之反應良好,預後也相當理想。在 NEJM 的報告中,HPV+ 與 HPV- 的病人其 3-yr OS 分別為 82.4% 與 57.1%,相去甚遠。

因為治療效果相當好,因此有人想到是否可以用毒性較小的方式來做治療。若降低放射線的劑量,又能有相同之控制效果,那麼就可以降低治療對病人的副作用。然而,給予病人較低強度的治療,亦有可能造成腫瘤的控制率下降。在HPV+ 口咽癌盛行之北美地區,就進行了這樣的臨床試驗。

此試驗為一個 Phase II 試驗,收錄 T0-3N0-2cM0 之口咽癌,並且特別挑選輕微或沒有抽菸習慣之病人。病人之腫瘤必須有 HPV 或 p16(+),方可進入本試驗。

試驗之病人接受總劑量 60 Gy 之治療,合併 Weekly cisplatin (30 mg/m2)。Primary endpoint 為治療結束後之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 比例;其他 endpoint 包括毒性、病人自訴毒性、及吞嚥試驗。在治療結束之後,病人應接受原發部位之切片,以及選擇性頸部廓清術,以確定 pCR 比例。

最後本試驗收錄了 45 位病人,其中 43 位接受了預定的手術,證實 pCR 之比例高達 86%。在毒性方面,Gr. 3/4 之 dysphagia 有 39%,mucositis 有 34%,nausea 有 18%;病人自訴之毒性不意外地皆比醫師評估來得高,有 75% 認為有嚴重之口乾現象 (醫師評估為 2%)。

過去的資料中,HPV+ 口咽癌接受 70 Gy 與每三週 cisplatin 100 mg/m2 之治療,其三年局部控制率約為 87%。因此可以合理推斷,其局部 pCR 也是接近這個數字。也就是說,藉由這個試驗,我們認為採用 60 Gy 與減量的 cisplatin,其效果與 70 Gy 與標準劑量 cisplatin 相仿。在這個族群中,減少劑量是一個未來有潛力的策略。

參考資料:

Chera et al. Phase 2 Trial of De-intensified Chemoradiation Therapy for Favorable-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Associated 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5 Dec 1;93(5):976-85.

Yom et al. Dose De-escalation in Human Papillomavirus-Associated Oropharyngeal Cancer: First Tracks on Powd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5 Dec 1;93(5):986-8.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胸腔腫瘤] 以射頻腫瘤燒灼 (RFA) 對付早期肺癌


身為放腫醫師,除了放射治療外,也要稍微了解其他的治療方法。對於早期肺癌,開刀切除一直是主流做法。使用 SBRT 取代手術,目前的證據仍稍嫌薄弱。但在不適合開刀 (Medically inoperable,年紀太大、共病症太多、肺功能太差) 之病人身上,SBRT 是一個相當合理的選項。除了 SBRT 以外,也有研究使用其他的局部治療, 包括射頻腫瘤燒灼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冷凍治療 (Cryotherapy) 等。

ACOZOG Z4033 是一個 Single-arm 的臨床試驗,針對無法開刀手術之 Stage IA (T < 3 cm) 肺癌病人,以 RFA 的方式治療。進入試驗之前,病人必須接受 FDG PET 與肺功能測試。FEV1 或是 DLCO 較差的病人,才准許收錄至此試驗;而所有 PET 上懷疑之淋巴結,則都必須經過切片證實陰性。

最後,試驗共收集了54位病人,其中有50位依照標準完成了 RFA。其一年之存活率為 86.3%,而兩年之存活率為 69.8%。在復發之病人之中,絕大部分病人皆復發在原發腫瘤處。

這份研究證實了針對不適合開刀之早期肺癌患者,使用 RFA 治療是一個可行之選項,且其腫瘤控制效果與 SBRT 相仿。對病人而言,RFA 仍然算是一個侵入性的治療,其心理障礙可能較難克服,但仍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治療策略。

參考資料:

Dupuy 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stage IA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medically inoperable patients: Results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Oncology Group Z4033 (Alliance) trial. Cancer. 2015 Oct 1;121(19):3491-8.

Niu et al. Cryosurgery for 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2012;4(4):408-419.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腦部腫瘤] 年老且虛弱之GBM病人,可考慮一週之療程


腦部惡性腫瘤相當難處理,尤其是 WHO Grade IV 的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更是惡名昭彰。目前的主流做法是由神經外科作最大限度的切除 (Gross total resection) 之後,後續合併化療藥物 Temozolamide 進行放射治療。放射治療的劑量約莫在 60 Gy,亦即六週的療程。

GBM 經常好發在老年人身上,許多病人之年齡皆相當大。這些病人經常有其他的共病症,或因為疾病與手術造成體力的萎縮,後續的治療必須非常小心。六週的療程,除了造成病人體力與心理上的負擔,更可能是將剩餘的寶貴時間耗費在就醫上。因此,已經有不少研究希望針對老年腦瘤病患,試圖用較短的療程治療。

過去已有試驗證實,在這個族群當中,60 Gy / 30 fx 與 40 Gy / 15 fx 帶來的效益相仿,因此 40 Gy 的療程是被大家認可的一個選項。

這篇 Phase III non-inferior 試驗,試圖將治療時間更加縮短,用一個禮拜的時間完成療程。這樣的設計,在放射腫瘤資源相對稀少,或是病人距離治療儀器路程遙遠時,特別有吸引力。

收錄的病人是年老 (65歲以上),或年長 (50歲) 但虛弱 (KPS 50-70) 之病人。病人依照年齡、KPS、以及手術程度分組後,隨機分派至 25 Gy/5 fx 或 40 Gy/15 fx 兩組。試驗主要希望觀察存活、生活品質、與毒性。

最後共收錄了 98 位病人,其中位存活分別為 7.9 與 6.4 個月,無統計上顯著之差異。生活品質部分,若概括來看,亦無明顯差異。

因此,在年老且虛弱之 GBM 族群中,可考慮使用較短 (25 Gy / 5 fx) 之療程,以增加病人就醫方便性,並減少醫療資源之浪費。

參考資料:

Knisely et al. One and Done: A Week of Radiotherapy for Glioblastoma. J Clin Oncol. 2015 Oct 26.

Roa et al. An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radiation therapy in elderly and/or frail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glioblastoma multiformeJ Clin Oncol. 2015 Sep 21.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乳房腫瘤] 早期乳癌之淋巴結放射治療,第二話:EORTC 22922 IM-MS Trial



咦,這標題似曾相識...這不是和上禮拜一樣嗎?上禮拜我們看了美洲與英國做的 MA.20 Trial,無獨有偶,歐洲也有相當類似的臨床試驗 EORTC 22922,同樣在 NEJM 發表。當中有何異同,一起來看看吧!

試驗設計


EORTC 22922 收錄的病人族群稍有不同:在本篇研究中,認為高風險的病人為靠近內側之乳癌 (centrally or medially located) 或外側但有淋巴結轉移之病人。研究設計者認為,原發腫瘤靠近內側,癌症細胞擴散至內乳動脈淋巴結 (Internal mammary nodes, IMN) 的風險較高;而這個地方的淋巴結並非手術可以摘除,因此應考慮用放射線來處理。除了 IMN 以外,此試驗的局部淋巴結照射 (Regional nodal irradiation, RNI) 還包括了 Medial Supraclavicular (MS),因此又名 IM-MS Trial

手術方面,可以接受乳房保留手術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 或全切除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RM) 的病人。符合收案條件的病人,再隨機分配至兩組:控制組只有乳房/胸腔壁的照射,而實驗組則額外加上 IM-MS 的淋巴結照射。淋巴結照射的劑量為 50 Gy / 25 fractions。

試驗結果


實驗共收錄了 4004 位病人 (MA.20 為 1800 位),有四分之三為 BCS 之病人,大部份 (99.0% 的 pN+ 與 66.3% 的 pN0) 病人都有接受輔助性藥物治療。追蹤 10 年之後,其整體存活為 82.3% vs. 80.7% (p=0.06),接近但未達到統計顯著性

在無病存活與遠端轉移比例上,接受局部淋巴結照射組皆展現出統計顯著之益處。10-yr DFS 為 72.1% vs. 69.1% ,而 DMFS 為 78.0% vs. 75.0%。病人死於乳癌之風險,兩組分別為 12.5% 與 14.4%,亦有統計意義。

在毒性方面,十年之追蹤發現接受局部淋巴結照射組有較高之肺部纖維化比率 (4.4% vs. 1.7%),但在心臟纖維化與心臟疾病的比率無顯著差異。

結論


整體而言,對於 N+ 或腫瘤位於內側之乳癌病人, 給予 IM-MS 之預防性照射,可以降低病人之復發、轉移、與死於乳癌的機會。然而,我們必須權衡因擴大放射線照射範圍而增加之風險。在本研究中並未發現有心臟疾病增加的現象,但其作用或許需要比十年更長的時間才會顯現。

如何解讀這兩篇試驗的結果?


若翻開課本,事實上從前的乳癌放射治療一直都有包含淋巴結預防照射。直到輔助性化療興起,大幅降低了復發及轉移的機會,放射線在這方面的角色才退居幕後。隨著治療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手術的方法也跟著進步(例如乳房保留、前哨淋巴結等),放射線的角色又再次被提出來討論。

這兩篇文章告訴我們,即便在多數病人接受輔助性化療的主流做法下,對於淋巴結的預防性照射仍有助避免疾病復發及轉移。然而,我們必須謹慎挑選合適(相對高風險)之病人族群,給予治療才有其助益。在未來,醫師應考慮其腫瘤特性,如 ER、PR、Her-2 表現,甚至是更精細之基因表現來定義風險,方能挑選最病人最合適的治療。

參考資料


Poortmans et al. Internal Mammary and Medial Supraclavicular Irradiation in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5 Jul 23;373(4):317-27.

Burstein et al. Nodal Irradiation after Breast-Cancer Surgery in the Era of Effective Adjuvant Therapy. N Engl J Med. 2015 Jul 23;373(4):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