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頭頸腫瘤] 放射腫瘤醫師的治療經驗,影響治療成敗!

年輕醫師行不行?


病人看到年輕醫師,往往會覺得:這個年輕醫師,看起來剛畢業沒什麼經驗,治療效果究竟好不好?

同樣的,要轉病人給友科的時候,我們也會想:剛當沒幾年的主治醫師,不知道開刀技術靠不靠得住?

今天這篇很有趣的研究,就是探討醫師的治療經驗是否對於治療成敗有所影響。


研究設計


這篇研究從 Medicare 資料庫收錄了 2000-2009 年間六千位頭頸癌的病人資料,並收集年齡、性別、種族、婚姻狀況、收入等資料。

在資料庫中含有放射腫瘤主治醫師的代號。研究者依此算出每個醫師每年平均治療多少頭頸癌的病人。過去研究大多以醫院(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作為每年病人量的替代,但在此研究中是直接用每位主治醫師治療的人數做分析。


使用 IMRT 治療,經驗很重要!


若探究接受 IMRT 治療的病人,研究者發現醫師每年治療的人數,與病人的存活有關,並達統計上顯著意義。校正年齡、性別、種族等因子之後,將治療人數視為連續變項,多變項分析之下發現:
每年治療的病人數每增加五個,病人死亡的機率就降低 21%! (HR=0.79, 95% CI 0.67-0.94)

若將死因限縮至頭頸癌,也觀察到相同的情況 (HR=0.68)。治療人數較多的醫師,病人發生吸入性肺炎 (aspiration pneumonia) 的情況也會下降 (HR=0.72)。


非 IMRT 治療,每年治療人數無顯著影響


有趣的是,若探討非 IMRT (即 3D-CRT) 治療的病人,則每年治療人數對治療的成效雖可能有影響,但未達統計顯著意義,影響的幅度也不如 IMRT 病人。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這或許是跟治療計畫的特性有關。一般而言,傳統 2D 或 3D-CRT 的照野設計,會留較大的邊界 (margin);而 IMRT 治療計劃留的邊界較小,也就較容易發生劑量不足的情況。此外,有經驗的醫師會針對影響吞嚥功能的組織做劑量限制,降低吸入性肺炎發生,也有機會增加病人的存活。


醫師的努力,就是病人的福氣


治療一位病人,放射腫瘤醫師必須考慮的層面相當廣,從診斷影像的判讀、腫瘤與正常組織的描繪、治療計畫的評估、化療藥物及其他支持療法的選用,乃至於治療時的擺位誤差 (setup uncertainty),都是必須納入考量的因素。

這當中其實不容易明指出究竟是哪個因素對於病人治療的成敗影響最大。可以確定的是,一位優秀的醫師會從過去的失誤中學習,而治療的人數越多,越有機會改進自己的做法。

另一方面,這個研究也鞭策所有的放射腫瘤醫師,學習應努力不懈、自我提升。

經研究證實,病人的存活,仰賴於我們經驗的累積。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