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針對第二至第三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為術前化學治療併放射治療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之後再接受手術治療。術前治療 (Neoadjuvant therapy)比起術後治療(Adjuvant therapy)的好處在於可以降低局部復發的機會,而且副作用也較少。
然而,有一部分的病人因為年紀較大、共病症較多,或是家人擔心風險,在化放療之後拒絕接受手術;還有一群病人對化放療的反應相當良好,在療程結束之後臨床檢查已經沒有腫瘤 (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cCR),因而不想手術。
針對這些病人,實務上可能考慮再追加劑量 (boost) 或觀察,但學術上並沒有很好的證據。
我的直腸腫瘤消失了!可以觀察就好嗎?
有學者就假設,這些病人即使不接受手術,之後的復發風險也是非常小的。此觀念的先驅者為巴西的 Habr-Gama,在 1990 年間發表了一個 retrospective series,認為 cCR 的病人與 pCR 的復發機會相仿。之後亦回顧了一開始 cCR 接受觀察者,復發之後救援手術 (salvage operation) 的成功率,發現這樣的策略救援成功機會非常高 (而未復發者則得以避免手術)。
不過就病人的存活而言,這樣的策略最多最多只能說與手術接近。接受手術仍然是目前的最佳建議。
如何才能提高腫瘤消失的比率?
收錄的病人族群為 cT2–T3,N0–N1之直腸癌,並距離肛門口6公分以內;採用的化學治療為Tegafur-uracil (UFUR),放射線劑量為 60Gy,最後並加上 5 Gy 的近接治療。
在治療前、中、後,都要接受大腸鏡切片,以評估腫瘤反應;如果治療結束後的切片沒有癌細胞,則採取觀察的策略。
研究者報告,在 51 名受試者中,有 40 位 (78%) 達到 cCR,並被歸入觀察組。在病人被歸入觀察組後,一年的局部復發率 (local recurrence) 為 15.5%、兩年的復發率為25.9%。觀察兩年未復發的病人,之後也都沒有再復發。而局部復發的病人,
在副作用方面,不管是醫師評估或是病人主觀填寫問卷,失禁的情況都相當輕微。直腸出血的情況較為普遍,並有 6-7% 的 Grade 3 腸胃道出血副作用產生。
太好了!那直腸癌未來都不需開刀了嗎?
以目前的證據而言,不開刀的處理並非適合所有病人;然而,不可否認的確有一些對於術前化放療反應特佳的病人,採取非手術的方式作為第一線治療,其結果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之後的規則大腸鏡追蹤是絕對必要的,且其復發率仍比開刀高上許多。
另一方面,拉高放射線劑量的確增加了 cCR 的比率。從一般的 15-20% 提高到 75% 以上,是相當驚人的結果。以這篇研究的整個病人族群而言,有 58% 的病人只靠高劑量的放射治療(包含近接治療),在治療後兩年時局部仍無癌症跡象。然而高劑量大幅增加了出血的副作用,放射腫瘤科醫師應該小心拿捏。
「名醫」說不用開刀?
要注意的是,如果術前治療後並非達到 cCR,此時選擇不開刀,復發風險恐怕相當驚人。這一點,恐怕在許醫師的書裡面並未詳細說明。
至少,這篇文章給我們與病人溝通一個很好的媒介:目前學術上這樣的嘗試,確實可以提高腫瘤消失的比率,不過代價就是80%以上會有直腸出血的副作用。
參考資料
Habr-Gama et al. Operative versu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stage 0 distal rectal cancer following chemoradiation therapy: Long-term results. Ann Surg 240:711–717
Habr-Gama et al. Local recurrence after complete clinical response and watch and wait in rectal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impact of salvage therapy on local disease contro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4; 88: 822–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